/ 历史 / 0浏览

为何有那么多人骂郭沫若?

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人,你必须首先注意你的性格。如果一个人的性格败坏了,那么无论他有多辉煌,都是徒劳的。南宋时期的秦桧、宋徽宗、赵佶等。现代文人中私德完善的人并不多,但私德缺失的人却有很多,郭沫若就是其中之一。我们不能否认郭沫若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,但正是因为这种贡献如此之强,以至于他越是背离文人在人们心中应有的品格,而这种背离又与一个非常奇怪的时代有关。

郭沫若是一位文学大师,但当风波到来时,他弯腰得太过简单。人们认为一个文豪在这个时期不应该有这样的表现,一个天才怎么可能会那么的迎合?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人们震惊和厌恶,甚至替他感到羞耻。

郭沫若比同时期的大多数学者都要高出很多,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动乱中幸存下来的学者。他的成就也说明他是一个能看风看势头的人,或许只是为了让自己在那个时代过得更舒服,又或许他并不在乎自己在文坛上的名声。

人们辱骂郭沫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曾经铲除异己。以前和他一起工作的朋友因为批斗戴帽后,他不仅没有搭救他们,反而落井下石。就这样,郭沫若被自己拉下了神坛。风波过后,有很多散文故事嘲讽他,但他依然坚定不移。

郭沫若的个人主义极强。在历史研究所所长任职期间,不允许任何跟他的想法有不同的文章发表,郭沫若手中的任何学术斗争都会恶化为政治不正确。本来文人从政没有错,但是用政治手段污染学术环境,真的很可耻。中国的历史本来应该是在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发展进步的,但是却在这样一个千篇一律的环境中停滞了几十年。

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对郭沫若的轻视,更多地体现在他们非黑即白时代的憎恨上。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时间,但文字记录给人的情感冲击依然存在。在这个前提下,郭沫若似乎是最好的发泄材料。诚然,他确实有一些人们无法认同的极端品质。但是,人们对他的攻击,不仅仅是对他本人性格品格的鄙夷,更是对这种墙头草的鄙夷。

我们不需要后代来定义他,当他做出选择时,他已经知道自己背后会背负怎样的骂名。但是,他还是选择了眼前的利益。我们无法找出他后来的行为和他的真实想法之间有多大的冲突。

郭沫若的文学研究颇有造诣,他绝不是傻子,但他显然是一个玩不好政治的人。当他踏入政坛,把文学和政治混在一起,就开始了一场闹剧。但他只是读书中的佼佼者,他在权力领域逢迎阿曲,与他周边许多文人共有的懦弱本性有关,当然也与他的品行有关。总的来说,他的行为有缺陷,但在那个时代和环境下,他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