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 冷知识 / 4浏览

古代的宰相、丞相、相国,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?

丞相、宰相、相国都是古代位高权重的大臣才能担任,其中以相国地位最高,其次是丞相,宰相并非实际官名。

相国和丞相可以是宰相,而宰相不一定是相国和丞相,手握实权的大臣都可以称为宰相,如明朝有实权的内阁首辅。在古代通常情况下,那些掌握决策权的大臣都可以被称为宰相,是除君主、帝王外,最具实权大臣的通称或俗称。

相国和丞相是有区别的,二者是完全不同的,相国只能有一个,丞相是可以有多个的,地位上,相国要高于丞相。

相国

相国即“相邦”,是战国时期秦国,及汉朝廷的最高官职。在先秦之前称相邦,秦朝覆灭,西汉建立后,因为汉高祖刘邦的名字中有“邦”字,为了避讳,便将相邦改为“相国”。相国官职于西汉后逐渐消失,此后辅佐君王的大臣,一般被称为丞相。

丞相

丞相一职最早也是起源于春秋时期,秦武王在位时,见六国都有相国一职,秦武王不想于六国为伍,便设立左右丞相(左丞相甘茂、右丞相樗里疾),代替相国。不过丞相和相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,两种官职可以同时期并存,相国为主,丞相为辅,同时期,相国只能有一个,而丞相可以有多个。

随着相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,丞相一职仍然保留,逐渐代替了相国,三国之后,丞相成为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,断断续续沿用下去,直到明太祖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朱元璋废丞相之职,丞相一职才在中央政权里的彻底废除(胡惟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)。

宰相

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,宰相与相国和丞相之间的区别是,宰相并非是具体的官名,只是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,而相国、丞相是具体的官名。相国和丞相也可以说是宰相的实际官名,不过宰相不一定是相国和丞相,而相国和丞相一定是丞相,相国、丞相等具有实权,掌握决策权的大臣,都可以称为宰相。

说白了,就是任何辅佐君王并掌握朝廷最高权力的大臣都可以称之为宰相。

0

  1.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